top of page

【減重專欄3】Ch5.藥物之外減重方式 ; Ch6.減重未來展望

  • 作家相片: G12 VIC
    G12 VIC
  • 1月12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【5.生活型態調整仍非常重要】


林冠宇院長提醒,即使減重藥物有突破性的進展,生活型態調整仍然重要,而新的藥物可以改變醫療人員介入生活型態的角度。


第一點,傳統上強調減少卡路里的攝取,增加運動量,這是有實證效果的。十年前(2013 NEJM)LOOK AHEAD TRIAL(5千多名過重或肥胖患者)證實積極的生活型態改變,包括:目標7%體重的下降、減少熱量攝取(每天1200~1800 kcal)及增加運動量(175 mins weekly)可以在一年降低8.6%的體重,相較於安慰劑只有0.7%,這樣的成果並不亞於目前第一代的減重藥物例如Saxenda。

 

第二點,也因此,目前減重藥物的臨床試驗都有合併生活型態調整,包括每四週的回診觀察病人的飲食運動紀錄,是否有達到減少500大卡以及運動150分鐘的要求。也就是藥物的適應症是定位在生活型態調整之上,就好像糖尿病藥物的試驗都建立在二甲雙胍的使用之上。從食藥署的適應症也可以看出,減重藥物的適應症用於體重控制,做為低熱量飲食及增加體能活動外之「輔助療法」,適用對象為成人BMI≥30,或≥27且至少一項相關共病例如三高。

 

第三點,不同個體對於腸泌素的降體重程度變異極大,例如使用2.4 mg semaglutide在過重的第2型糖尿病患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中,27.8%的病患體重下降不到5%,也有14.2%的病患體重下降超過20%,這和醫療端對於臨床接受瘦瘦針的印象一致。除了個體間對於腸泌素的感受度不同外,也解釋了肥胖其實是多重原因造成的,腸泌素只是其中一條路徑。

 

林冠宇院長表示,在藥物的輔助之下,當病人對於食物的慾望下降時,低熱量飲食衛教的強度的確是可以討論,畢竟營養師諮詢也非常消耗人力和金錢成本。在臨床試驗上,semaglutide 2.4 mg在STEP 3中相較於STEP 1,加入額外的30次諮詢以及低熱量代餐計畫,結果一年後降低16%,這樣額外增加的衛教頻率並不如預期的效果。因此林冠宇院長認為,在新一代減重藥物進來後,醫療方可以開始將注意力從降低熱量到其他的重點上,比如說食物的種類、營養密度、如何增加運動量等等。醫師和病人溝通的重點也不再只是體重降低的數字,而是在例如體脂肪的改變、代謝指標的改善、以及要怎麼吃,怎麼運動才能促進整體的健康。


【6.未來減重領域的發展】

林冠宇院長對於腸泌素的未來是樂觀的,並說明目前還有很多機轉的藥物在進行,例如GIP/GLP-1/glucagon的triple agonist Retatrutide,去年剛發表第二期臨床試驗,體重下降了20%,其他還有合併amylin analog 和 GLP-1的CagriSema,或是各種口服的腸泌素製劑(orforglipron, semaglutide)都在蓬勃發展中。


暖新提供腸泌素(GLP-1)彙整
暖新提供腸泌素(GLP-1)彙整

藉由精準醫學的發展,不論是從基因、臨床表現或生化指標,醫師可以進行更個人化的減重治療,並且預測病人對於治療的反應。而隨著科技發展,目前已經有許多商用減重軟體,不僅僅只是手機紀錄飲食運動,還加入了認知行為療法、利用AI計算食物熱量給予建議、以及作為平台提供用戶和醫療人員進行交流,其他包括智慧穿戴裝置,影像分析等,因為市場大,所以相關廠商不斷推陳出新。期待未來相關的科技可以成為輔助醫生和營養師在減重諮詢的利器。


 
 
 

Comments


Address 地址

242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279號

Phone

02-2990-0234

Line

​加入診所官方Line

​官方FB

  • Facebook
  • Line
  • Facebook

©2024 by WarmHealing.com

bottom of page